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   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廉政教育>>家风家书

慌:心浮气躁,难免慌慌张张;心静神凝,才能不慌不忙

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9-19 10:09:06    浏览:0 分享

9-19.png

《世说新语》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:有一次,王徽之、王献之两兄弟同坐在一间屋子里,不料屋顶突然起火。王徽之慌慌张张地跑开躲避,甚至连木屐都来不急穿上;王献之则神色安闲,不慌不忙地叫左右待从搀扶着他走出来,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。当时人们都通过这件事来评判二人的气度雅量。

很多情况下,形势并没有那么紧迫,情况也并没有那么糟糕,但因为一时惊慌,或者花容失色,或者两股战战,结果啥事没有,却使自己成为一时之笑料。

古人讲究做事不要慌,现在“做事不要慌”甚至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语。 

《说文解字》中没有“慌”字。据说,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考证过,“慌”与《说文解字》中“马奔也,从马巟(huāng)声”的一个字同源。马为何“奔”呢,是因为“惊”了。实际上,“惊”字在《说文解字》中也“从马”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“惊慌”二字,原来都是说马的。引申于人,也生动形象:王徽之连鞋都没穿就跑了,不也是因为受惊了吗?

做事不要慌,说起来轻松,但很多时候都是由不得人。有时是条件反射,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会那样做;有时是不知所措,你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。

慌了,就会有漏洞,就会出破绽;慌了,心理就会破防,手脚就会忙乱。关键时刻慌了,就等于输了,甚至就等于完了。

心浮气躁,难免慌慌张张;心静神凝,才能不慌不忙。《晋书•王羲之传》说王徽之即使在官府,也“蓬首散带”,而王献之即使闲居终日,也“容止不殆”。时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,王徽之是“时人皆钦其才而移其行”,王献之则是“风流为一时之冠”。

慌,当然不是只有“惊”这一个原因。有“闷得慌”,有“瘆得慌”,有“憋得慌”,有“愁得慌”,有“堵得慌”,也有“闲得慌”……所以,要不慌,也不能只是练胆。(尚之)


(编辑:段月宾)